剛剛落幕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尤其是各互聯網大佬的頻繁“搶鏡”。其中一個不太為人知的細節是,“互聯網之光”的博覽會上習總在微醫集團的展臺前駐足長達6分鐘之久,而的亮點就是微醫集團攜手桐鄉市政府打造的烏鎮互聯網醫院。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筆者探討了烏鎮互聯網醫院被復制的可能性,也和讀者進行了交流。普遍性的問題是,互聯網醫院是否會取代實體醫院?不過就烏鎮互聯網醫院產生的背景來看,互聯網醫院或成為移動醫療落地的可行方案之一。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勢必要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首先是在線問診。移動醫療的存在形式很多,有在線問診、醫生社區、上門送藥等等,但從患者的角度來看,Z接地氣的還是在線問診,只不過用戶習慣尚未養成,很多網絡醫院并未贏得患者的青睞。
事實上已經有多家知名移動醫療公司涉足在線問診,比如說呼聲高的春雨醫生、用戶活躍度不錯的好大夫在線,以及烏鎮互聯網醫院的開創者微醫集團。成都醫療設備維修
春雨醫生和好大夫在線的模式較為相似,都是通過手機APP提供患者和醫生在線交流的平臺。在慢性病管理和生理疾病方面,從用戶活躍度到醫生資源都小有成就。但短板也十分明顯,比如說春雨醫生接連開設線下診所,算是對用戶就診習慣的妥協,好大夫在線在分診方面仍力不從心。相比來看,微醫集團的模式似乎更具有前瞻性。
一是微醫集團(掛號網)積累了海量的用戶資源。從官方公布的數字來看,掛號網已經接入1900多家重點醫院,其中三甲醫院的覆蓋超過70%。截止到目前,微醫集團(掛號網)的日均服務量超過70w,日均掛號量超過20w。誠然,掛號作為就診流程的一步,再結合線下掛號擁擠排隊的現狀,在線掛號抓住了用戶的痛點。不久前,百度宣布進軍互聯網掛號市場,,掛號對積累用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是對醫生資源的重視。沒有醫生,在線問診便無從談起,這也是很多家移動醫療企業都在爭奪醫生資源的原因所在。微醫集團把目光瞄向了專家團隊,目前已有近5000組專家團隊加入,相關疾病方向業已超過1200個。這樣做的好處是,專家團隊本身就很龐大,比如說一個三甲醫院的醫生,可以帶領幾十個乙級甚至基層醫生,間接完成了醫生之間的協作交流。另一方面來看,在線問診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分診,在線問診平臺的高低上下也在于此。微醫的自助分診系統連接了超過4000家二級以上的醫院,這一點著實走在了競爭對手的前面。
在這兩個基礎上進行在線問診的好處就是,在線醫生足夠多,縮減了用戶的等待時間。除此之外,微醫集團還推出了在線醫生實時回應的功能,每天有超過30w次在線溝通,20w次電話溝通在微醫發生。
互聯網醫院的本質仍是通過互聯網解決就醫難題,可以預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玩家發力在線問診。畢竟,不管是互聯網醫院還是當前的網絡醫院,在線問診都是Z直接的入口。
其次,如何打通線下醫院。雖然醫生多點執業和分級診療被吵的沸沸揚揚,公立醫院的院長們卻從未發表過任何支持言論?;ヂ摼W醫院不同于網絡醫院,前者涉及分診和手術治療,而后者僅僅借用了互聯網的概念。
整體來看,上海和廣州的一些醫院正在嘗試互聯網化,以實現分級診療和遠程醫療。但對移動醫療來說,這條路并不那么好走。很多移動醫療企業都在嘗試打通線下醫院,可由于政策限制,進程十分緩慢。記得和一家移動醫療公司的CEO聊天時,對方直言好想給當地的衛生局局長洗洗腦?;蛟S有人會問,烏鎮互聯網醫院的主體不就是桐鄉三院嗎?
關于這一點需要說明的是,盡管微醫集團在掛號方面和很多醫院建立了聯系,并在分級診療上得到一些醫院的認可。而烏鎮互聯網醫院掛牌的主要原因在于:一則桐鄉市政府給予了很大的特權,比如烏鎮互聯網醫院允許醫生以多點執業或自由執業的方式注冊,并在桐鄉市衛計委進行注冊備案。另外,在線處方、在線醫保支付等功能的實現也和政策綠燈不無關系。另一點是,今年7月,微醫集團與桐鄉三院簽訂共建互聯網醫院的合約,后者從公立醫院脫身,并獲得了自主定價權。同樣,這一舉措也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從另一方面來說,接連融資的微醫集團可能不差錢,但對更多的移動醫療創業者卻是可望不可即的。
一個積極的信號是,烏鎮互聯網醫院正在申請醫療服務資質,如果能成功無疑是移動醫療的一針強心劑。短期內移動醫療還不可能獨立于傳統醫院之外,院長們的不配合將成為互聯網醫院發展的瓶頸。
Z后聊一聊互聯網醫院的技術難題。很多移動醫療項目的優勢在于模式而非技術,造成這一點的原因很多,資金、人才、政策限制等等,甚至有些CEO自己都不看好移動醫療的未來,想著分一杯羹而已。
對于具體的技術實現,在此不做探究,但互聯網醫院的實現不得不解決幾個根本性技術問題。
1,分診。以烏鎮互聯網醫院為例,目前有兩種就診模式,包括立即就診和預約就診,但都需要患者描述病情再分配給各科的醫生,雖然微醫集團有1.5萬人的專業分診團隊,日均對癥預約量超過兩萬??苫ヂ摼W醫院是直接承擔醫療責任的,為此烏鎮互聯網醫院還主要面向有過病史的患者,前期的門診診斷和檢查均在各個醫療機構完成??梢钥闯龌ヂ摼W醫院對分診性的嚴格要求。
2,遠程診療。英國社區醫院制度得以實行的原因之一是社區醫院已經具備各種身體檢查的能力?;ヂ摼W醫院讓患者足不出戶完成診療,這就是目前只針對有過往病史患者的另一個原因。如果互聯網醫院要實現獨立不得不解決一個個技術難題,既要搭建醫生和患者在線溝通的平臺,還要解決患者的基礎檢查問題,或許和智能硬件、醫療器械等廠商進行合作是必然之舉。
當然,互聯網醫院面臨的技術考驗還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贅述。筆者想要表達的是,移動醫療玩家需要在早期解決分診和前期診斷的問題,并提高移動醫療的效率和便捷性。一味地利用概念紅利吸引投資者,終將不是一條可行之路。
從2013年開始移動醫療吸引了大批創業者的加入,這個美好未來卻是建立在醫療改革上的。政府主導的醫改并不樂觀,也就注定了移動醫療應當成為醫改的推動者而非單純的受益者。在這個前提下,互聯網醫院當是一個趨勢。
如有侵權請聯系站長